共同致人损害,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,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过失,或者虽无共同故意、过失,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,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的情形。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共同故意侵权、共同过失侵权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。
共同故意侵权是指多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的故意,即他们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损害,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。例如,甲乙二人合谋盗窃丙的财物,甲负责望风,乙进入丙家中实施盗窃行为。在这个案例中,甲乙二人具有共同盗窃的故意,他们的行为共同导致了丙的财产损失,构成共同故意侵权。
共同过失侵权则是多个行为人在主观上都存在过失,并且这些过失行为相互结合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。比如,建筑施工中,甲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未设置警示标志,乙工人在操作机器时因疏忽大意未注意到潜在危险,最终导致路过的行人受伤。甲乙二人的过失行为共同造成了行人的损害,属于共同过失侵权。
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是指多个行为人之间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,但他们的行为直接结合在一起,共同导致了同一损害后果。例如,甲超速驾驶汽车,乙违规变道,两人的行为同时作用导致与丙车发生碰撞,造成丙车损坏和丙受伤。甲和乙事先并无通谋,但他们的行为直接结合引发了损害结果,构成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。
在认定共同致人损害责任时,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。首先是过错责任原则,这是最基本的原则。根据该原则,行为人只有在主观上存在过错(包括故意和过失)的情况下,才对损害后果承担责任。在共同侵权中,每个行为人都要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。例如,在上述甲乙合谋盗窃的案例中,甲乙二人都具有盗窃的故意,存在明显的过错,所以要对丙的财产损失承担责任。
其次是因果关系原则。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,才能要求其承担责任。在共同致人损害的情形下,需要判断每个行为人的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。比如在多人参与的打架事件中,甲的一拳导致乙脸部受伤,而丙的一脚导致乙腿部骨折。甲的行为与乙脸部受伤存在直接因果关系,丙的行为与乙腿部骨折存在直接因果关系,他们各自对相应的损害后果负责。
此外,还有公平责任原则。在某些情况下,行为人和受害人都没有过错,但损害结果已经发生,为了公平起见,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。例如,甲乙二人在山上游玩时,突然一块石头从山上滚落,砸伤了路过的丙。甲乙和丙都没有过错,但考虑到丙的损失较大,法院可能会根据公平责任原则,判决甲乙给予丙一定的补偿。
共同致人损害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连带责任和按份责任。连带责任是指各个行为人对受害人的全部损害承担赔偿责任,受害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行为人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,该行为人承担责任后,可以向其他行为人追偿。在共同故意侵权和部分共同过失侵权的情况下,通常适用连带责任。例如,甲乙丙三人共同殴打丁,导致丁受伤住院花费了大量医疗费。丁可以要求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费用,承担赔偿责任的人可以向其他两人追偿他们应当承担的份额。
按份责任则是指各个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程度或原因力大小,对损害后果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在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中,如果能够确定各个行为人的责任大小,一般适用按份责任。比如,在前面提到的甲超速驾驶、乙违规变道导致丙车受损的案例中,如果经过交警部门认定,甲的过错程度占70%,乙的过错程度占30%,那么甲和乙就分别按照70%和30%的比例对丙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。
在共同致人损害的案件中,行为人可能存在一些免责事由。一是受害人的过错。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也存在过错,可以减轻行为人的责任。例如,甲在马路上正常行走,乙骑自行车逆行,但甲为了避让旁边突然开门的汽车,不小心撞到了乙,导致乙摔倒受伤。在这个案例中,甲虽然撞到了乙,但乙逆行本身存在过错,所以可以适当减轻甲的赔偿责任。
二是不可抗力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,如自然灾害、战争等。如果损害结果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,行为人一般不承担责任。比如,甲乙共同搭建的临时建筑因突发的强烈地震倒塌,砸伤了路过的丙。由于地震属于不可抗力,甲乙对丙的损害一般不承担责任。
三是第三人的过错。如果损害结果是由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,行为人可以免责。例如,甲乙在仓库搬运货物时,丙突然冲进来撞倒了货物,导致货物砸伤了路过的丁。在这种情况下,甲乙对丁的损害不承担责任,而应由丙承担赔偿责任。
在法律实践中,准确认定共同致人损害的责任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。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,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,包括行为人的过错程度、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,来确定责任的归属和承担方式。例如,在一些复杂的环境污染案件中,多个企业的排污行为共同导致了环境损害,法院需要根据每个企业的排污量、排污方式等因素,准确划分责任。
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了解共同致人损害责任的相关知识,有助于增强法律意识,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因共同侵权行为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。同时,当我们作为受害人遇到共同致人损害的情况时,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例如,在遇到交通事故等侵权事件时,要及时收集证据,明确各个侵权人的责任,以便在索赔过程中争取最大的利益。
总之,共同致人损害的责任问题涉及到众多方面,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定,以确保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此类问题,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。